2022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 全选
    |
    金融研究
  • 方 健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4-1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含有企业在不同资本市场上市比例作为利率权重的托宾Q模型,解释说明同时在多地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因股票价格具有差异而产生的价格扭曲使托宾Q值的有效性降低。企业整体估值受到多个资本市场的影响,当企业股价产生较大程度的价格扭曲时,管理层会重新审视托宾Q值的可信性,从而对投资产生约束。实证中以中国境内A股市场和中国香港H股市场同时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为例,检验理论模型的相关推论,结果发现:价格扭曲现象削弱了企业价值的真实性,使投资—Q敏感度降低,形成企业投资约束;股权上市比例较高的资本市场利率对企业投资影响较大,且股权上市比例越高的市场估值对投资—Q敏感度影响越大;基于不同方法计算的托宾Q值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最后,从促进企业价值回归、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 陈 枫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12-2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逐渐发展,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和金融压力(国 内)对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三变量TVP—SV—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地缘政治风险和金融压力对我国总商品期货市场和四个子商品期货市场收益率(能源、农产品、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存在动态时变影响,且对不同的子商品期货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建议加大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开放程度,增加商品期货市场产品种类,完善商品期货市场法律法规。
  • 陈 柱, 衣述冰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24-3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研究中心构建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存在异质性,其中处于发展前期的中小型及“规模扩张瓶颈期”的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影响较大;扩大银行体系规模有利于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信息效应在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中存在中介作用。为有效控制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银行应努力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信息的负面效应影响。
  • 专题
  • 郭炳南, 王 宇, 张 浩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35-4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十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收敛性。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均衡格局,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总体的相对差异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是群间差异,而群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各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延展性和极化特征;十大城市群中,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关中、山东半岛和北部湾城市群存在σ收敛,同时所有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 徐 昊, 马丽君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45-5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理论和实证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抑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这不仅弱化了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造成了恶性循环。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外溢性,能够有效弥补资源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关系并非是“互补性资产”而是一种“互斥性资产”,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具体影响仅体现弥补作用上,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自然资源的使用偏好,反而还加剧了资源依赖倾向,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政府环境管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机制进而降低资源依赖度,而且不同管制力度下数字经济的“绿色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要素间替代关系,资源与其余要素间相对价格又是影响要素间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资源价格的提升可以将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互斥性资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资产”关系,进而打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而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 乌 静, 肖鸿波, 陈 兵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55-6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 经济纵横
  • 徐宇明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64-7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基于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证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智能化都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会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扩散来影响城乡收入分配。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产业扶贫是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有力的途径。
  • 柳香如, 秦子惠, 邬丽萍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75-8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以及创新型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偏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来说,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差别,即存在创新型人力资本的“门限效应”。从偏效应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削弱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积极影响。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特征异质性看,低中技术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更显著,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影响不同。
  • 金融论坛
  • 李 彧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82-90.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新西兰FTA是中国签署的首个同时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FTA),也是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签署实施的第一个高质量FTA。本文从政治经济分析的视角对中新FTA的发展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以协定文本中的例外部门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国家战略决策假说模型”和“国家战略与行业集团互动博弈假说模型”,对影响中新FTA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解释了国家核心战略、特定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力以及进出口行业特征等因素对FTA例外部门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出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利益的考虑会将某些工业行业纳入FTA例外部门。同 时,中央政府的战略必须与行业集团的政治经济诉求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导致FTA政策的顺利实施。
  • 李俊辉
    金融与经济. 2022, 0(1): 91-96.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2.0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有传统的商标“搭便车”、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等行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不正当信息获取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法律规定不明晰、“穿透式监管”概念的滥用、法律责任相对较轻等。因此,建议通过细化相关法律制度、审慎实施穿透式监管、适当加重法律责任等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保护经营者利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