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征订
新闻讯息
学会之窗
学会简介
学会动态
党建专栏
联系我们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杨 芳, 张和平, 孙晴晴, 刘禹轩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35-48.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4
摘要
(97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层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提高新质生产力,一是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二是从生产层面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
Select
保险中介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
唐金成, 周思颖, 孙婷婷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1-1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1
摘要
(615)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转型对保险中介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大型保险中介机构及互联网保险中介快速发展、服务平台数量增多及功能完善、多方企业跨界进入保险中介市场,政策、渠道及成本等多种因素驱动着中国保险中介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因素长期存在、数字文化氛围尚未形成、数字化基础差、其他行业企业入场等挑战。在借鉴国际保险中介数字化转型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及对策。
Select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李方卓, 汤蕴懿, 谢越姑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12-2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2
摘要
(453)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2年企业和个人调查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国有企业、第二产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度较低的地区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提升的非对称性和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两条路径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鸿沟的弥合能够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作用。
Select
供应链金融何以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柴正猛, 王贻可
金融与经济. 2024, 0(11): 1-1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1.001
摘要
(40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选取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正向赋能企业绿色创新;该赋能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越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显著,且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更能吸收和消化供应链金融诱发的绿色创新红利。机制分析表明,纾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是供应链金融助益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三维机制。拓展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赋能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能够撬动资源杠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价值创造。
Select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合规监管制度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周 乾, 徐金秋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38-4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4
摘要
(391)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监管存在监管规范欠缺、监管主体权责失衡、监管方式滞后以及国际协同监管制度缺失等问题。构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合规监管制度,引导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始终运行在合规框架下,能够保障数字人民币的国际金融安全、优化国际金融秩序、提升国际金融效率,进而助力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支付赛道上站稳脚跟。为此,应积极完善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合规监管顶层设计、明确合规监管主体权责、优化合规监管方式以及构建协同合规监管体系。
Select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与高质量发展
赵若男, 宋香荣, 陈海龙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1-1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1
摘要
(390)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因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数字化水平下呈“边际递增”趋势;新质生产力对经济临近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在创新型省份试点政策下,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稳健且更强。
Select
ESG评级分歧能够推动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吗
姚 圣, 陈龚忆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50-5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5
摘要
(37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声誉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使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较大的企业会选择提升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ESG评级分歧能够通过提升媒体关注度与分析师跟踪的方式促进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透明度较高、ESG评级均分较高的企业中,ESG 评级分歧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不显著。经过工具变量法、倾向性匹配得分、替换解释与被解释变量、滞后期回归后结果依然稳健。
Select
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 ——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陈鎏鹏, 谢帮生, 周子渭, 吴恒伟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60-70.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6
摘要
(361)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数字乡村建设四个子维度均能够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缓解城乡要素错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异质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最后,围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制定差异化策略以及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Select
数字经济政策能否助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基于“轻量化”转型视角
王 龑, 刘大志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24-3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3
摘要
(339)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156家中小银行为样本,检验了省域数字经济政策供给对中小银行“轻量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可以推动中小银行“轻量化”转型,“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水平”的促进机制和“压缩中小银行净利差”的倒逼机制均发挥了作用。“资产规模小、杠杆水平高”的银行推进转型的动机较弱,“第二产业发达、金融业落后”省份的银行推进转型的难度较大,因而数字经济政策对其产生的助推作用较小。此外,活跃的技术交易市场有助于强化数字经济政策的助推作用;过度的金融监管则会抑制数字经济政策的助推作用。
Select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能提高企业ESG表现吗
石 虹, 余少龙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49-5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5
摘要
(335)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试验区通过推动内部绿色创新、加强外部环境监督以及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高了企业ESG表现。进一步研究表明,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在无政治背景、非成长期、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西部企业中更加显著;企业提高ESG表现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但ESG表现与试验区设立的协同效应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时滞性。
Select
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的影响
罗荷花, 刘慧婷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84-9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8
摘要
(318)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来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的影响在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金融素养、城乡差异及地区等方面存在异质性。
Select
数字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产业链现代化
曹瑞丽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83-9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8
摘要
(298)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1年中国2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中国产业链现代化,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沿海城市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与中国产业链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
Select
绿色金融、中小企业持续绿色创新与地区碳排放
彭迪云, 苏 雅, 邓语宣
金融与经济. 2024, 0(7): 14-2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7.002
摘要
(288)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13—2021年地级市与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存在先抑制后增加的“U”型作用,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会通过中小企业持续绿色创新间接影响地区碳排放,但主要表现在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方面。绿色金融早期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后期则通过抑制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增加地区碳排放水平。
Select
人工智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霍宏卿, 程彬桓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60-72.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6
摘要
(286)
可视化
收藏
将视角聚焦于微观企业,测度并深入探究了人工智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内部管理与外部营销两个渠道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型背景与学术型背景高管数量越多,越能够强化人工智能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系。
Select
大数据发展能否催生出企业新质生产力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刘家民, 马晓钰
金融与经济. 2024, 0(7): 1-1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7.001
摘要
(27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表征大数据发展,探讨其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促使供应链效率上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并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积极作用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的性质、竞争力、融资约束、经营能力、规模和所属行业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
Select
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赖 妍, 温美琪, 彭佳妮
金融与经济. 2024, 0(7): 50-6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7.005
摘要
(274)
可视化
收藏
以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正向影响企业韧性;在ESG的三个维度中,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对ESG表现与企业韧性间的关系分别产生了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处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环境以及成熟期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Select
ESG 表现能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吗
陈 琪, 周 琳, 李梦函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26-37.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3
摘要
(273)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数据,探讨企业ESG表现对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杠杆操纵行为。机制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的提高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明股实债行为抑制杠杆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审计质量较低企业的ESG表现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Select
供应链金融何以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简冠群, 白飞范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1-1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1
摘要
(271)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运用文本分析法衡量供应链金融发展,探讨其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提升资源整合效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及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三条传导路径来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营商环境较差、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处于中西部地区、供应链效率较高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作用更强。
Select
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苏毓敏, 刘镇玮, 王 玮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74-8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7
摘要
(265)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Select
绿色金融、企业产能改善与共同富裕
孟科学, 孙嘉伟
金融与经济. 2024, 0(5): 71-82.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5.007
摘要
(247)
可视化
收藏
以2011—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为样本,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认为,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表征的企业产能改善对该关系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因城市行政等级、市场化程度和地理区位的差别呈现异质性特征。高行政等级城市的综合发展、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会放大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企业产能改善的调节作用也更强;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达,绿色金融普惠程度高,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创新发展竞争力较弱的城市,产能改善调节作用更显著。
Select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振兴效应
张红春, 杨 涛, 应雨亮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60-7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6
摘要
(238)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20年的县域层面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政策引领效应和内生发展效应三条路径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振兴效应具有异质性,其在人口流入、数字化基础更好、地形更为平坦和资源禀赋更高的县域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提升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
Select
金融数据分类分级治理的法律障碍与纾解路径
闫夏秋, 邵 菲
金融与经济. 2024, 0(6): 15-25.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6.002
摘要
(231)
可视化
收藏
金融数据分类分级作为金融数据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基础,存在差异管控设置精细化不足、各类标准无法衔接、尚未制定金融行业重要数据目录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在金融数据分类分级法律治理方面存在制度供给缺位,体现在立法位阶低、立法内容原则、软法规范居多、法律定位模糊等问题。基于此,应当从立法定位的双重性、管控手段的差异性、治理体系的动态性三个方面健全制度的理论逻辑,进而提出细化各类金融数据针对性治理措施、构建各类标准衔接互通机制、制定金融领域重要数据目录、丰富金融数据级别变更的具体场景以及完善金融数据分类分级责任制度等对策。
Select
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效能、风险与路径
宋泽莲, 杨二美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48-5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5
摘要
(226)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样态出新与能级革新,“质”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质态优化与质效提升,以上两点特征对于推进共同富裕而言具有积极效能。但基于“共同富裕”在“富裕”(包括精神与物质富裕)与“共同”(主要体现为富裕的普惠共享)方面的二维内涵,运用新质生产力也可能存在多重风险。就此,应当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完善方案并逐步落实,具体而言应当以市场保障人才流动的高效畅通、以创新供能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以科技驱动产业与市场体系转型、以制度强化发展中的监管与责任。
Select
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企业跨界融合
习明明, 郑 对, 刘 鹏
金融与经济. 2024, 0(9): 1-1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9.001
摘要
(216)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跨界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跨界融合,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加创新投入、降低营销成本和提升企业声誉促进企业跨界融合。企业跨界融合存在多维异质性,数字化转型对不同产权性质、城市规模、要素与行业类型的企业跨界融合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Select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企业数字化和创新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
李子成, 王 珏, 董燕燕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38-4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4
摘要
(20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从人才创新、企业创新、绿色创新和基础设施创新四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政府治理能力和财政自给率在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起着正向的调节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在数据要素推动下新质生产力提升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均显著受益于数据要素,但内陆地区的增长更为突出。
Select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姚树俊, 陈柯宇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77-88.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7
摘要
(199)
可视化
收藏
资源与环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加强数字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第二,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和环保执法力度弱的地区,提升效应更为显著;第三,创新投入在数字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能源消费发挥负向调 节作用;第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数字经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路径。最后,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区协同发展、提高创新投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Select
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勇斌, 刘殿国
金融与经济. 2024, 0(7): 38-49.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7.004
摘要
(192)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 2015—2022 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Select
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制度的困境与破解
韩英夫, 李杰杰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12-23.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2
摘要
(180)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制度是落实“双碳”目标和显化碳资产价值的重要探索。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制度的法律特征集中体现在权利客体具有财产性、行权主体呈现资格准入性、实现方式体现公法管制性。目前,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制度存在担保入法路径不明确、借款人资质规定混乱、贷款使用期限过短、贷后处置方式受阻、处置期限范围受限之困境。为此,有必要确定碳排放权的抵押式入法路径、明确借款人资质、延长贷款使用期限、清除贷后处置障碍、拓宽处置期限范围。
Select
数据资产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肖 昂, 邬瑜骏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37-47.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4
摘要
(179)
可视化
收藏
以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利用数据资产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经过替换自变量与因变量测度方式,利用准自然实验以及使用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资产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资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Select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的货币政策定向调控:问题研判、转换思路与对策建议
姜 旭, 金成晓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1-10.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1
摘要
(177)
可视化
收藏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需要货币政策更加前瞻、有效、精准地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支持。回顾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发展历程,并与金融强国建设目标相比较,可以发现,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协同、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统筹,是提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质效的要点。未来,应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探索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流动性管理模式、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利率决定模式和以资金流向为重心的金融监管模式,增强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市场化引流能力、产业化蓄流能力、常态化渗流能力、数智化控流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定向支持政策体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Select
全球产业链重塑趋势:产业转移的视角
蔡琦晟, 郭于玮, 鲁政委
金融与经济. 2024, 0(9): 54-6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9.005
摘要
(171)
可视化
收藏
基于FDI和增加值贸易数据,从狭义和广义的产业转移视角分析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新摆布的特征和趋势,进而探讨中国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塑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当前全球产业转移表现出的特征看,全球产业链格局逐渐呈现出以中、美、欧为中心,周边多个新兴经济体承接多样生产环节的多国、多中心趋势。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背景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势必面临产业外迁带来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中国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Select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如何影响企业碳排放 ——来自高耗能行业的经验证据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11-2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2
摘要
(163)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3—2021年中国高耗能上市企业碳排放数据,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碳排放,主要通过吸引媒体碳关注和促进绿色创新两个作用渠道发挥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于具有环保背景的CEO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碳减排效应在不具有环保背景CEO的企业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Select
企业双元创新是否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宏微观视角的实证分析
曹润民, 陈海龙, 李 阳, 张景艳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24-37.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3
摘要
(160)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微观与宏观结合视角,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研究企业双元创新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突破式创新赋予生产要素高质量属性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企业渐进式创新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突破式创新会优先促进新质生产力技术和产业创新,在生产要素创新的作用效果层面存在时滞性;在高科技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突破式创新赋予新质生产力高科技和持续性发展动能属性。
Select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研究
陈晔婷, 柴 艺, 何思源, 刘金涛
金融与经济. 2024, 0(10): 62-76.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0.006
摘要
(156)
可视化
收藏
基于 2011—2022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推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提升效应在东中部地区和高劳动力水平下更为显著;新质生产力通过提高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改善绿色创新水平等方式间接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动态演化特征。
Select
营商环境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德宇, 王珂凡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85-94.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8
摘要
(154)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改善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大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营商环境改善能够通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应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Select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风险检视与制度构造
郭 晗
金融与经济. 2024, 0(11): 14-25.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1.002
摘要
(148)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劳动对象,提高新质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促进新质产业体系的系统变革,改进新质劳动技能的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与产业融合还不够紧密,可能造成数据安全风险、产业鸿沟风险、产业场景化风险以及劳动需求结构性风险。需要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旨,完善多元治理框架,构建分类分级的风险管理规则,完善人工智能监测预警响应机制,以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劳动力具体利益。
Select
碳绩效的供应链溢出与客户风险承担
张居营, 王丽媛, 孙文娜
金融与经济. 2024, 0(11): 26-35.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1.003
摘要
(148)
可视化
收藏
碳绩效管理是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在平衡环境与经济效益目标下,其管理水平高低关乎企业经营稳定性,并通过供应链关联影响上下游客户的风险承担。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的匹配数据,探究企业碳绩效的供应链溢出对客户风险承担的非线性效应、传导机制与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焦点企业碳绩效溢出对客户风险承担呈现先加大、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供应链资金管理和环保意识认同是非线性溢出的传导机制。当焦点企业的供应链依赖度较高、与上游客户或同行业客户有业务往来时,碳绩效的溢出对客户风险承担的门槛效应更敏感、更显著。
Select
元宇宙货币系统的运转、冲击与规制
李松洋
金融与经济. 2024, 0(8): 25-36.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08.003
摘要
(146)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经济的通证作为一般等价物,实质是资产或权益的证券化。元宇宙的创作属性和虚实交互特点使得通证得以创造与流通,这类似于广义货币的创造过程。然而,元宇宙货币系统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可能带来诸如资产泡沫、对中心化监管的挑战等多重冲击。中国在全球元宇宙通证经济竞争中,应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加强国际合作,并推广数字人民币。同时,亟须制定元宇宙通证经济法,完善数字人民币法律体系,利用新型监管技术强化风险防控,整合国内外监管合作,引领元宇宙通证的国际标准。
Select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段 钢, 刘贤铤, 黄 悦
金融与经济. 2024, 0(11): 36-48.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1.004
摘要
(142)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和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
Select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马永军, 卜新月
金融与经济. 2024, 0(11): 70-81.
https://doi.org/10.19622/j.cnki.cn36-1005/f.2024.11.007
摘要
(139)
可视化
收藏
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相关数据,基于地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运用多时点DID方法,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据要素市场化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善要素错配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机制来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异质性发现,在中小型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在东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企业中,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封面文章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